人类学太把人当人看了
先看一眼列维-斯特劳斯最后得到的方程,有没有感到绝望?
觉得它和你的生命经验,如感官的干湿、冷热和理智理解的文化形态,有关系吗?没有。它同时超越感性和理性。去年课上,有学生还没下课就发了一条朋友圈,放上这方程:“这就是我们最伟大的人类学家得出的社会文化的最后方程,我不学人类学了!”
怎么理解这种超越性?回到后现代之前人类学的核心问题——社会文化是什么?社会文化是一个整体,有它的构成因子没有的整体属性,且不能通过构成因子及其间关系推演出来。结构主义是现代人类学的极致,它探讨社会文化的超越属性 —— 深层结构。
可从层级跃迁来理解结构的超越性。人类进化史上的一个跃迁是新皮质和理性思考能力的出现。这是一个质的飞跃,不能从新皮质之前的间脑(新皮质覆盖的脑,管理本能和基础感觉)来理解新皮质;理性有自身属性,不能由本能和感觉推出。
这方程看看就好了,它是超越的,跟你没什么直接关系。接受它,意味着需要发展超越逻辑的思考方式;不接受也没关系,还有另一条路。进入结构主义主题时,我们提到西哲的一个基本分界:经验和超验的关系。认为可从表象走向实象(最后的真实),是可穿透的路径,是亚里士多德、海德格尔等人努力追求的,在人类学是实践理论和本体论转向。结构主义路径是不可穿透的,认为从现象到实象、经验到本质有跨不过的鸿沟,必须借助模型建构。
与社会学相比,人类学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、太把人当人的气质:一定要讲故事,非得感同身受。人还有另一面,被社会规则控制、被自然机制主宰。站在自然进化的角度看,进化的顶端是人还是其他物种都不重要,宇宙依旧演绎发展。学人类学必须接纳人的这两面。诠释学派凸显人,结构主义不把人当人看。跟生物学家交流,他们觉得今天的人类学太把人当人看,只有协同进化论孤军奋战,试图看到非人的机制。虽然,人类学家也努力把大数据分析纳进来,但数学没怎么学好 ...
中国人类学更过分地把人当人看。曾有同学分享他与社会学学生的对话:你们人类学和我们社会学有很大差异吗?人类学强调内部视角和外部视角,我们社会学还不是有。人类学师姐说,社会学从内部了解一群人时,依旧是理性、逻辑的分析,而人类学是感性的,努力想成为他人。这没错,但社会学家做的没什么不对啊,人有非人的一面。而且,内部视角有极限,我们终究成不了他人。内外交织是不得已的选择。
往期精彩文章: